您当前位置:首页>>招生信息>>报考指南
专业介绍——智能建造与材料工程学院
发表日期:2025-06-23 阅览次数:6617 新闻来源:

学院概况

智能建造与材料工程学院下设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在2014年获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44%。学院拥有多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师德先进教师、省级BIM人才库专家、CNKI评审专家、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院建成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出版教材30余部,获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23项,制定《旧工业再生利用系列标准》11部,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2部。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搭建多元的人才培养通道;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已与20余家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推动协同育人模式落实落地;坚持以各类品牌和五育活动为主线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立足土木工程传统优势,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结合建筑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两大方向,培养掌握智能建造、数字设计、智慧管理等前沿技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依托“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全链条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交叉融合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工程数字化建模、智能施工管理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数字测绘、智能施工、数字计量与计价、BIM技术应用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勘察设计,工程质量检测与监测,BIM咨询岗位,桥梁健康监测、道路智能养护等新兴技术研发岗位,数字基建,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城市规划部门等技术管理岗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水社会循环领域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聚焦水污染控制、低碳水系统、智慧水务等领域。通过水质分析、污染控制等实践环节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在源水净化、污水再生利用、海绵城市等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设计与管理能力,服务于国家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


核心课程:

水质工程学、水处理微生物学、水泵与水泵站、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海绵城市技术、环境工程CAD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智慧水务、城市供水系统设计、污水处理厂运营、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环保设备研发等相关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以建筑环境优化与能源高效利用为特色,教学内容涵盖能源管理、智能建筑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依托先进实验设施,培养具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建筑节能诊断及区域能源规划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绿色建筑与智慧能源技术的融合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建筑节能技术、供热工程、通风工程、燃气供应工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调试、建筑能源审计、绿色建筑认证、中央空调系统运维、区域能源规划、设备制造技术支持与研发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立足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安全法规 - 风险评估 - 应急管理”三维知识体系,涵盖安全系统工程、职业卫生技术、防火防爆理论等核心课程,融入力学、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实验室实践与事故案例研究,强化工业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技术能力,培养具备智能化监测和跨领域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原理、职业卫生技术、安全法学、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消防工程、人工智能基础、安全检测技术、安全工程创新实践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评价与认证、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政府安全监管、应急指挥调度等相关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以材料基础实验室为核心,整合材料创新实验室、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所、物理模拟仿真研究中心构建材料质量与技术创新课程体系,融合绿色材料实验室及绿色材料与低碳工艺交叉研究中心形成绿色材料实践平台。聚焦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融合,培养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精通新能源材料、金属材料及绿色材料领域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科研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多维度实验平台与交叉课程集群,强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支撑新材料研发与低碳技术创新的全链条培养。


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成型工艺、金属材料热处理、材料工艺设计、太阳能光伏技术、材料失效分析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航空、汽车、电子、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从事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材料基础和应用的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集材料科学、成型工艺、自动控制技术及质量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支撑国家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以及精密制造技术的核心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艺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材料成型原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焊接冶金学、材料加工设备、数控编程技术、智能成型控制系统、增材制造技术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汽车覆盖件冲压生产、精密锻件制造、焊接工艺研发、模具设计与维护、智能装备操作与管理、粉末冶金生产等相关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聚焦智能建造、韧性城市、绿色开发三大方向,培养“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应用复合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岩土力学、地下结构设计、智慧施工与检测等核心技术,依托校企共建BIM实训中心、数值仿真与智慧检测实验室。培养掌握地铁隧道、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智能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核心课程:

岩土力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地下工程环境与防灾、地下工程BIM技术应用、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地下工程智能建造、地下工程智能监测与检测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地下空间规划、地下结构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管理、综合管廊智慧运维、地下工程质量检测、地下空间开发等相关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方向:

本专业融合材料、能源、电化学与固态物理等多学科优势,构建"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专业实践"三维培养体系。聚焦储能材料制备、能源转换器件设计及太阳能板、锂电、氢能等前沿技术研发,设置模块化实验课程与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实训及创新创业实践,结合产学研协同机制,联合龙头企业开展课程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及毕业设计指导,培养具备新能源材料研发、器件优化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电化学原理、电化学研究方法、物理电源基础与应用、化学电源基础与应用、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学、废旧电池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储能材料制备技术、氢能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程设计等。


职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材料研发、储能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更多详细专业介绍请点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5P3oVMd3MaNi5QgsaroAQ

                                                                   https://mp.weixin.qq.com/s/qLRYhmejU2OauR6_4w274Q


版权所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幸福校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710043 || 楼观校区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楼观镇 710402